台灣有機芋頭軟鬆濃郁
- 2023-06-15
- 2023-06-15
- / 1661 Views
- /
台灣有機芋頭軟鬆濃郁
台灣何時開始種植芋頭,可能是十六世紀從中南半島移民的作物,最早的文獻是明朝人陳第在1603年所寫的〈東番記〉,描述當時以玉米、芋、稻、小米、番薯等澱粉類主食為大宗。
芋頭為天南星科,芋屬植物,食用球狀地下莖為主,也可入藥。生長環境喜歡高溫濕潤的氣候,無論水芋或旱芋,都以沙質疏鬆又透氣良好的土地為佳。台灣的產地以屏東高樹、台中大甲、苗栗公館、高雄甲仙和三民鄉為主,種植面積占全台70%以上。特別是大甲芋頭點心、甲仙的芋仔冰已變成知名的伴手禮。而小金門的芋頭以鬆軟聞名,蘭嶼的芋頭則蘊含達悟文化生態智慧的累積。
芋頭品種很多,依據形狀和用途又分為母芋和子芋兩大品類,市面常聽到的檳榔心芋屬母芋,是栽培歷史最久,種植面積最廣的品種,橢圓形,表皮褐色,肉質白皙,最顯著的特徵是散佈紫紅色的筋絡,很像檳榔果實的剖面,所以稱為檳榔心芋頭。除了球莖,其葉柄也可當作蔬菜料理食用。
有機芋頭生長期至少十個月,通常栽種時間為1到3月,採收期自7月起至隔年4月,通常以九九重陽節採收。傳統栽培使用很多化學肥料,久了地力酸化;而有機栽培的芋頭,中間有天候風險,許多農友是水稻與芋頭輪作來平衡,或在宜蘭推動「有機芋菜間作栽培模式」,將芋頭和福山萵苣一起栽培,增加收益。
有機芋頭田的管理需要人力照顧,特別是前面三年很辛苦,從種植前的選地、鬆土、定植、疏苗、施肥和雜草管理環環相扣。芋頭重肥,因此有機小農需努力疏苗,讓養分集中回到母株。而蟲害又以斜紋夜盜蟲為多,農友晚上時間帶著頭燈抓蟲,遇到福壽螺危害則使用苦茶粕,也需三到四天就得除草,以免後續更麻煩。而遇到病害,使用的防治資材更是考驗農友的經驗,平常這些瑣碎繁忙的工作隨著芋頭生長,周圍生態環境熱鬧舒服,就讓農友備感欣慰。
有機芋頭的個頭比傳統小一點,口感札實又鬆軟,當手工採收後再一一用手套或菜瓜布擦掉表面的沙土,也檢視蟲洞,這個工序要重複上千次,而芋頭含有草酸鈣,處理時雙手容易發癢,因此吃到一顆有機芋頭,真是不容易。
肉質鬆軟、芋香濃厚的芋頭的料理,從中點到西點,從鹹粥到甜點,無論芋圓、芋頭饅頭、包子、芋頭糕、芋頭蛋糕,甚至加工芋頭粉,甚至單純蒸熟,沾醬油或鹽巴、砂糖,都很美味。